欢迎来到星空app官网下载-(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心理健康 >> 正文

心理咨询的6大常见误区

作者:张兰欣 发布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巧源自西方医学与心理学,心理治疗在我国并不是一项发展成熟的专业服务,心理治疗师对国人而言,仍是一个相当新鲜而陌生的专业人员。也因此,民众对心理治疗容易产生误解。

一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治疗

许多人会以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通常上一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由于能够受惠于心理治疗的人,其实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包括他至少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看心理治疗的人通常是一般没有心理疾病但是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人,或是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人,如精神官能症等。

二看心理治疗,一定要去精神科

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如果需要心理治疗,固然可以去看精神科门诊,但是,一般精神科门诊由于医师太忙,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因此个案主动提出要求。除了精神科门诊,提供心理治疗的地方外,还包括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业的各种心理工作室。

三心理治疗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许多人认为心理治疗师是专门替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例如以为心理治疗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帮助外遇的人回心转意,帮助父母寻回离家的孩子等。这样的期待恐怕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个案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四心理治疗的谈话内容,会绝对保密

基于执业道德,心理治疗师通常会对于个案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加以保密,即心理治疗师未经当事人同意,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但是,心理治疗的专业保密其实是有限制的,心理治疗师在下列的情形之下,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通常无法继续保密,而必须通知有关机构与人员。心理治疗专业保密的例外情况如下:

1 当个案企图要自杀或伤害自己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的生命安全,只好通知家属或有关医疗急救人员。

2 当个案企图要伤害他人,或危害公共安全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免于犯罪,以及保护其他无辜的第三者免于受害,只好通知有关机构与无辜第三者。

3 当个案的行为涉及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时,心理治疗师依法为保护受害人,以及预防家庭暴力的继续发生,只好通知社政单位进行处理。

五心理治疗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心理治疗师既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他心通,因此,心理治疗师并没有透视人心的本事。心理治疗师受过扎实的心理学与心理治疗训练,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关心,对于个案所述说,所表述的问题特别敏感。如果想要获得心理治疗最大的帮助,个案需要和心理治疗师充分的合作,愿意信任他,以及愿意花时间与治疗师一起努力工作。

六好的心理治疗,看一次就有效

心理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很少看一次就有效的。一般人求助于心理治疗时,通常是带着许多经年累月所形成的心理问题,因此,要有效改善累积多年的问题,便要花较长的时间,接受心理治疗。一般而言,心理治疗的时间不宜太短,根据Seligman(1995)年的研究,心理治疗的时间与疗效是成正比的。

走近它的人发现与自己要求有差别,开办它的人认为很筒单。“我有心理障碍,你直接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吗?要些讲究干什么”。看来有些问题还得需要澄清。

1、心理咨询≠讨教、传授处理问题良策

人们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对于求助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因此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方法,作为咨询者看来是正确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来访者。

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工作者与来访者在商榷、讨论当中使来访者发现其个性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来访者拿出办法。相反,假若咨询工作者替来访者在某类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假如一个人向不同的几位心理咨询师咨询,都给他传授了几种良策,到最后他肯定会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径按照讨得的决定去做了,丧失了目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心理咨询师该给他纠正的就是“咨询依赖”了。

2、心理咨询≠同情十阅历。

有不少来访者、尤其是电话来访者,要求心理咨询师最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心理咨询师回答是,他们才放心),只有这样对会同情他、理解他。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来访者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多疑这一性格特点),但大可不必要求心理咨询师也有过类似经历,不管有无类似经历,都会以极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产士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

还有一种现象,来访者咨询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寻求同情,如恋爱中的一方如果自认为条件较优越,而对方又不够热情主动,这时如果按照咨询原理去解决其问题时他会显得不安,也许他会说,“我的条件多优越呀,你应该同情我批评他(她)才对呀!”,试想对来访者赞扬、同情一番,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捂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要不怎么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呢?

3、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咨询师。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

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咨询师,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咨询师,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4、爱心十道德十能言善辩≠心理咨询。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他们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来评判来访者的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当中有许多就是以与现实道德伦理相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而言,不该有对与错之说。

例如在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婚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恼,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

实际上,对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之外,还要帮助来访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过程的矫正。就道得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因为与道得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得谴责还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5、心理咨询师≠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理状态是来访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心理咨询师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心理咨询师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6、声音悦耳+善解人意≠心理咨询。

似乎只要有甜美的嗓音,不管谈什么,能侃能聊、迎合求询者的心理、能吸引住人这就是标准。尽管有的打着“心理调适”含蓄的字眼,但打电话的来访者在与主持人的对话当中,已经把主持人当成心理咨询师,或把这个过程看做是心理咨询了。所起的作用除了疏泄一下之外其它就很难说了。也有的求询者目的不是为了咨询,其中苦衷可能只有主持人自己才会知道。

什么是正规的心理咨询呢?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一些社会心理问题,从业人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人格素质,还需具备以下条件: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知识、哲学、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要有相关的从业经历;

这样才有可能把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区别开来;才能了解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联系,对某些以躯体不适为主的患者能发现他们的心理社会根源;

再加上贯串始终的哲学思维方法和心理咨询的原则,这才是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心理咨询。

转自525心理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